2022年 第10期 (总105期)
全州1—10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
一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
(一)一般公共预算收入
1. 全州情况
全州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4.8亿元,同比减收12.8亿元,下降10.0%,主要是增值税、土地和房地产相关收入减收较多;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.8亿元,按自然口径下降20.8%(降幅比前9月累计收窄10.2个百分点),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14.5%(降幅比前9月累计收窄10.8个百分点)。
地方级税收收入21.1亿元,按自然口径下降26.9%,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16.7%,主要是增值税减收2.6亿元、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减收6.1亿元。从主要税种看,增值税5.2亿元,同比减收2.6亿元,下降33.6%,主要是全州增值税新旧政策留抵退税3.4亿元;企业所得税4亿元,增长13.7%,主要是敦化市增加7821万元(凯莱英出口规模增加较多);个人所得税9498万元,下降14.9%,主要是龙井市、汪清县分别减收932万元、273万元;资源税6051万元,增长13.5%;城市维护建设税5.3亿元,增长8.0%;房产税1.8亿元,增长9.2%,主要是延吉市增收2053万元(今年有一次性收入4000万元);印花税5057万元,下降1.7%;土地增值税1.2亿元,下降27.4%;车船税1.5亿元,增长12.2%;耕地占用税2653万元,下降35.4%;契税-9798亿元,下降121.0%,主要是政策性退税和土地房地产交易量价双降所致。
地方级非税收入15.7亿元,同比减收1.9亿元,下降10.8%,占地方级财政收入的42.7%。从主要项目看,专项收入5.4亿元,增长6.4%;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.8亿元,下降29.3%,主要是州本级减收8352万元(耕地开垦费减收7241万元);罚没收入2亿元,下降32.9%;国有资产(资源)有偿使用收入3.7亿元,下降16.3%,与上年基数大和闲置资产转让困难有关;捐赠收入7569万元,增长2倍,主要是疫情相关捐赠收入增加。
1—10月份,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20亿元(全口径),包括增值税留抵退税14.6亿元;新增减税降费2.2亿元;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3.2亿元。
1—10月份,6户税费超亿元企业合计入库70.1亿元,同比增长12.5%,占全部税费收入的68.7%。其中:吉烟工业公司入库61.8亿元,同比增加6.8亿元,增长12.4%,增收最多;金康安医药入库2.0亿元,同比增加0.9亿元,增长55.8%,增幅最大。
2.州本级情况
1—10月份,州本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.9亿元,下降13.4%,主要是耕地开垦费收入减收7241万元。
(二)一般公共预算支出
1. 全州情况
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54.6亿元,同比增加25亿元,增长10.9%。主要增减支因素:一是粮食风险基金专户安排支出(目标价格补贴科目)同比增加4.5亿元。二是主要是延吉市增加1.3亿元(主要是财政委托业务支出增加8600万元)和敦化市增加1.4亿元(安排产业园区项目前期工作经费5500万元,经济开发区土地出让金招商引资等支出大幅增加)。三是公共安全支出增加1.1亿元,公安支出增加7000万元,主要是行政运行,州本级法院支出增加2700万元,主要是老法院出售收入安排支出。四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加7.3亿元,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增加4.3亿元、企业改革补助增加2378万元、就业补助增加4578万元和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增加1.7亿元。五是城乡社区支出减少7.2亿元,主要是与上年延吉市创城抬高了基数。六是农林水支出增加13.2亿元,除上述粮食风险基金安排支出增加4.7亿元外,水利增加2.7亿元、林草增加7742万元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增加支出3.6亿元。七是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增加1.1亿元,主要是与延吉市等发放消费券有关。八是债务付息支出增加2.2亿元。九是卫生健康支出增加1.3亿元,主要是公共卫生增加1.5亿元,其中重大公共卫生增加1.1亿元。
从具体支出项目看,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.4亿元,增长9.4%;公共安全支出11.1亿元,增长11.0%;教育支出25.7亿元,增长4.8%;科学技术支出5055万元,下降22.7%,主要是延吉市减少2007万元(上年同期有一次性企业扶持资金2000万元);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6.1亿元,增长2.3%;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.6亿元,增长21.3%;卫生健康支出22.1亿元,增长7.3%,主要是重大公共卫生支出增加1.1亿元;节能环保支出3.2亿元,下降3.7%;城乡社区支出38亿元,下降15.8%,主要是延吉市上年有创城因素;农林水支出42.5亿元,同比增加13.5亿元,增长45.3%;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万元,下降24.5%,主要是珲春市减少4645万元(上年同期拨付国有工矿基础设施建设一次性资金5000万元);债务付息支出10.6亿元,同比增加2.2亿元,增长26.5%。
全州完成民生支出201.8亿元,增长9.9%,占总支出的79.3%(比全部支出增速慢1个百分点)。
2. 州本级情况
州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.9亿元,同比增加5.8亿元,增长24.2%。主要是为加快中央直达资金拨付进度,提前安排社保、卫生和交通等项目支出。 二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
(一)全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
1—10月份,全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5.6亿元,下降45.7%,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减收12.7亿元。全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1.6亿元,增长48.0%。其中,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61.2亿元,同比增加28.3亿元,增长95.5%;债务付息支出7.5亿元,增长92.6%。
(二)州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
1—10月份,州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861万元,下降36.6%;州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亿元,下降68.5%。
三、政府债务执行情况
(一)2022年新增债券执行情况。1—10月份全州争取新增债券限额96.40亿元,其中一般债券限额23.40亿元(含外债转贷1.58亿元),专项债券限额73亿元。截至10月末,全州发行新增债券91.75亿元,其中一般债券21.82亿元,专项债券69.93亿元。
(二)2022年争取再融资债券执行情况。2022年全州争取再融资债券规模28.73亿元,其中再融资一般债券25.52亿元,再融资专项债券3.21亿元。截至10月末,全州发行再融资债券26.18亿元(不占上述新增债券限额,但计入债务余额),其中再融资一般债券22.97亿元,再融资专项债券3.21亿元。
(三)政府债务偿还本金及余额情况。1—10月份,全州偿还政府债务本金27.68亿元,其中一般债务24.30亿元,专项债务3.38亿元。截至10月末,全州政府债务余额637.36亿元,其中一般债务余额332.70亿元,专项债务余额304.66亿元。
四、预算执行主要问题
(一)疫情、经济下行、契税征收政策调整导致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大幅减收。1—10月份,契税、土地增值税、房产税、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收入共计完成2.3亿元,同比减收6.1亿元,下降67.3%。
(二)非税收入不容乐观。受疫情影响,闲置资产出租出售进度放缓,1—10月份全州非税收入同比下降10.8%,其中国有资产(资源)有偿使用收入同比下降16.3%。
五、下一步工作举措
下一步,各县市、各部门要持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。
(一)努力实现全州财政平稳运行。受疫情等因素影响,全州财力缺口较大,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。为确保全州财政平稳运行,实现紧平衡,拟采取如下措施。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增量、过紧日子(积极压减“三公”经费和一般性支出)、调整支出结构。二是加大对县市下沉财力力度,指导督促县市做好清理盘活存量资金、压减非急需、非刚性支出、跨年逐步消化部分疫情防控增支等工作,确保隐性债务不“爆雷”和“三保”不出风险。三是做好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工作。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,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类国有资产盘活利用,建立健全资产盘活工作机制,通过自用、共享、调剂、出租、处置等多种方式,提升资产盘活使用效益,将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“三保”、重大民生项目等领域。
(二)积极向上争取支持。继续会同发改委等州直有关部门,保持与省直部门的密切联系,抓住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待分配最后时期,为今年向上争取资金工作收好尾。同时提前谋划明年工作,及早做好各项准备,抢占先机,努力多争取2023年提前下达转移支付资金。
(三)加快债券发行使用。一是对已发行专项债券项目逐项建档立卡,继续每周调度支出使用情况,并报送州政府。加强与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,确保债券资金尽快拨付到项目上。二是指导县市抓紧梳理年内无法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项目,及时调整债券资金使用方向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,减少趴账。三是督导县市做好2023年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工作,力争新增债券早发行、早到位,充分发挥稳经济、稳投资作用。
(四)切实防范化解风险。密切关注并配合做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,着力提高财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。加强对县市财政运行监测及风险研判,持续加大下沉财力力度,科学合理调度库款,层层压实主体责任,督导县市兜牢“三保”底线。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,有序化解存量,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。
(五)依法依规应收尽收。持续发挥好财税联合会商机制的积极作用,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、疫情最新走向和房地产等重点行业运行态势,科学研判收入走势,在不折不扣落实退减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,全力以赴做好四季度组织收入工作。